自打清朝建立以来,皇帝们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收服读书人的心。雍正很明白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他们这些大清的皇帝都是“野蛮人”。他们的帝国是靠武力征服这种野蛮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而且,在建国以后这些人还不是要调过头来学习被征服者的文化。所以,清朝的皇帝和知识分子们就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之中,前者是政治上的胜利者,后者则是有着文化上的优越感。文化这个东西不是靠武力和霸权就可以解决的。我们知道,优势的文化终会不可避免地同化劣势的文化。所以说,雍正知道要想让天下文人心悦诚服就要和他们谈文化。
雍正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实际上,雍正的文化水平早就非一般汉族知识分子,而且他还懂满文,蒙古文知晓满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他的父皇康熙还懂得西方知识。可以说,抛开偏见不谈,康熙和雍正的文化水平的确很高。然而,尽管他们已经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倾慕以及一流的文化水平,但还是有些人思想没有转过弯来。为此,雍正认为如果不把统治深入到文化之中,他们的统治任然不牢靠。
为此,雍正采取了两种手段:“尊孔”和”谈佛”。
雍正的尊孔可以说超过了以往的所有帝王,他封孔子五世先人为王。他下令对待孔子的名讳要像对待君主一样敬避,他还对孔子的排位行跪拜礼,这是连汉家王朝都没有做到的。以往皇帝巡视太学叫做“幸学”,意思是帝往幸临学府,而雍正则改为“诣”,指拜访,请教的意思。就这样,雍正觉得还不够,他还要拿出点”真本事“出来,雍正曾经对参加考试的举子们说:你们平时老讲礼义廉耻,但你们真的懂吗?懂礼节,学会退让这只是”小礼”,知道重义守信,能够谨言慎行,这也只是“小义”。施教育民,敦化风俗,让天下人尽忠尽孝才是”大礼“,开诚布公,让天下人无党无私,和衷共济,这才是”大义“。这话所站的角度确实高远。那些学子们在惊讶之余也不得不高呼”皇上圣明“。
雍正不知尊孔,他还谈佛。其实早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礼佛了。当上皇帝后更是在宫中举行法会。公元年(雍正十一年),雍正在宫中举行法会,他亲自说法,并收门徒十四人,雍正还自号破尘居士,又号圆明居士。
不得不说,比起那些腐儒以及愚僧而言,雍正的儒学水平以及佛学水平都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他确实把握了儒学和佛学的精髓,儒家的“修齐治平“,佛家的”普渡众生”,说到底就是让天下百姓幸福。在他眼里,让百姓幸福的不是西方净土,而是在东方。因为现在东方有一位不是释主的释主,不是孔丘的孔丘,那就是他—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zx.com/dhsjj/1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