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敦化市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敦化市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从敦化市农村农业生产总值方面来看,近十年敦化市农林牧渔业各行业产值增长比重呈现一定的波动,具体来看,农林牧渔总产值从二零一一年的万元攀升到二零一五年的万元,伴随着结构性的调整,敦化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开始趋于稳定状态。
在二零一九年,敦化市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吨,生产总量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36%;油料作物达到吨;烟叶达到吨;人参达到吨;蔬菜和食用菌达到吨,瓜果类达到吨,肉类总量达到吨,蛋类总量达到吨。
对比近五年敦化市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可以发现敦化市近五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油料、烟草及蔬菜整体成下降趋势,人参呈现下降后的回升趋势,瓜果和肉类相对将为稳定,蛋类呈现上升趋势。此外,羊毛、蜂蜜、鹿茸、蚕茧产量相对较为平稳,并一直处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领先地位。
(二)敦化市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依据敦化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敦化市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在二零一九年达到万元,食品制造业总产值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在年下半年,敦化市为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出台了《敦化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在产品延伸方面,加大对优质大豆、马铃薯、煎饼、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养殖、林特山珍、棚膜蔬菜八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龙头产业的打造,重点推动企业和产品从初级产品向食品、药品、化工原料转化。
在产业园建设方面,加大对北方道地中药材和大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敦化市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区、敦化市肉牛(畜禽)产业综合发展园区项目建设,做好产业园规模、创新产品种类的融合发展。在产业集群方面,敦化市重点对接吉林省政府提出的十大产业集群,在林特(食用菌、林蛙、矿泉水)、人参(中药材)等产业集群上不断壮大规模,林产工业逐步向集群化发展。
(三)敦化市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敦化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二零一九年敦化市农村服务业产值达到万元,同比二零一九年增长了7.6%,是二零一一年农村服务业产值万元的6.4倍,由此可见,敦化市近十年来对农村服务业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来看,二零一五年敦化市受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和驱动,敦化市农村服务业产值为万元同比增长了9.2%,从此农村服务业产值在实现了稳步提升。
打造具有敦化特色的人参、小粒黄豆、煎饼、鲜食玉米、黑木耳、优质畜产品、梅花鹿,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敦字号”农产品品牌。通过查阅敦化市历年统计公报数据,可以发现近五年敦化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与二零一六年敦化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相比较,二零二零年敦化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同比增长了30.84%;比吉林省元高出约元。表明通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敦化市农民增收渠道逐渐扩宽,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
二、三种融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敦化市政府的重视,敦化市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针对于敦化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总结共有产业延伸型、农业多功能型、技术渗透性三种发展模式。
(一)产业延伸型融合模式
产业延伸融合模式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通过延伸一产的产业链条到二三产,或者是二产的初加工延伸到深加工,敦化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代表性企业有敖东大健康产业园,凯莱英绿色制药、金派格制剂、禾迪科技等。这些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参药、食用菌、野生采集等八大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70%的人参、60%的食用菌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此外江南镇积极响应发展肉牛产业,大力推动全镇上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在养殖肉牛产业的基础上,建设屠宰、加工等工厂,延伸肉牛产业链。在一二产业融合方面,敦化市通过扩充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之间的延伸融合发展。
在一三产业链条延伸方面,敦化市突出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在人参、灵芝、平贝母为主的长白山道地药材片区,以山野菜为主的山野菜采集片区,以柞蚕为主的特色养殖片区,以木耳、棚膜为主的种植片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以四大种植片区为基础,实施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截止到二零二零年底,实现了游客接待45万人次,综合收入8万元的良好效益。
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敦化市还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电商等新兴平台推动敦化市农产品加工走出敦化,利用新的平台实现一三产之间的产业融合。在做好销售的基础上,大力弥补冷库、冷链物流短板,通过完备仓储和物流技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二)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农业的多功能属性赋予了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的特点,截止到二零二零年底,敦化市全年实现农业产值92亿元、增长8.5%。特色产业的相互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敦化市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二零二零年敦化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9.3%,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3.7%,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位列第四名,这与敦化市加大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密不可分。
敦化市农业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需求的一种融合模式。敦化市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主要是凭借敦化市优美的自然风光,把农业的生产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满足消费者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向往,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扩展。
敦化市目前农业多功能融合拓展型代表地点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山村、小山村;全省文旅类开发区六鼎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老白山、亚光湖。这些地区通过凭借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全方位的开发观光旅游、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精神放松等一体化服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宣传旅游文化,为农业的增值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敦化市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的基础条件不断优化,在二零二零年,特产业土地流转了10万亩,规模化经营达到82%,各类型基地数量达到个。截止二零二零年底,共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家(不包括空壳社),不仅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带动了敦化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敦化市休闲农业,同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其他产业的某一特性发生边界模糊共同发展,使敦化农业的多功能性与某一特性同时得到应用和发展,从而加大了敦化农业功能的拓展。这种方式不仅仅促进了敦化市农业产业的升级,而且在提供农业休闲和观光旅游的同时,解决了当地闲置劳动力的问题,为敦化市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村民们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使得农民们能够有了工资性收入,也带动了更多的敦化人返乡创业。
但是也要看出敦化市在产业扶持政策的人才保障、资金投入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道路不够畅通,制约了敦化市农业多功能性拓展。
(三)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敦化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技术渗透型融合,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食品和药品的技术渗透融合型产业,代表性企业主要是以敖东大健康产业园、健芝宁医药健康产业园、凯莱英绿色制药、金派格制剂为主的药品产业园,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技术型融合产业;另外是亚联机械智能车间等,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提升企业的智慧化加工车间。
当前敦化的食品药品技术型企业开发了80余种产品,新增产值已经达到了16亿元,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凯莱英绿色制药、金派格制剂、禾迪科技等,这些产业融合最为典型的特征是运用高新技术跨越其他产业边界,并且基于技术的创新,实现了农业的增值和升值。
截止到二零二零年,敦化市海澜生物菌种及生产工艺申请了国家专利17项,并且把专利技术成功的运用在黑木耳大田全光、巨型灵芝、桑黄袋料上,这些栽培技术被吉林省其他地区广泛采用,实现了规模产值10亿袋。此外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还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电商等新型农产品销售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方式,让农民能够足不出户就能销售农产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zx.com/dhsjj/1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