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友洋火一段苦涩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12 17:38:56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文/陈凤友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吉林中西部平原的农村普遍贫穷落后。在这里使用洋火和它所发生的故事,现在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洋火,是当时对火柴的称呼。在近代中国,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势下,经济萧条,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买来,所买的外国货都要加个洋字。洋火,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用品,比起油盐酱醋更显重要,这些东西可以断顿,洋火是不能没有的。人们点火做饭、吸烟、点灯(煤油灯)等都是需要洋火的。记得我们那里年底才通电,之前都是靠煤油灯照明。那时洋火两毛钱一包,一包十盒。由于是必需品,一定要备足,并要精打细算,去一趟供销社,先要看看家里洋火有没有了。洋火由于货源紧缺,常常脱销,有时还要走后门。漫长的生活习惯,在农村已养成了节约火柴的习惯。冬季,每家都有一个火盆放到炕上,里面装着从灶坑里掏出的炭火,在需要做饭点柴时,先把麻杆一头撕开一段,然后插进火盆片刻,抽出后摇晃或吹一下,就会燃起用于引火。老人抽烟把烟袋锅靠近火炭就点着了。夏季,人们把一种蒿草搓成绳子状晒干后点燃,此物不起明火,在漆黑的夜晚,人们坐在庭院,只见一闪一闪的光亮伴随着大家一起聊天,它既是火种又可驱散蚊虫。为了节约每一根洋火,可谓是费尽了心机。洋火,在孩童中的用途就更大了。在玩伴中,哪个兜里揣一盒洋火,这也是了不起的事。有的稍大一点的孩子,用自行车链子做的洋火手枪,是当时最时髦的玩具了。把一根洋火棍装进枪膛,扣动扳机,随着“砰”的一声,一条弧线从大家眼前飞过,大家羡慕的不得了。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左手握住洋火盒让一根洋火棍头紧贴磷面,用右手向既定方向一弹,带火的洋火棍就飞向了远方,夜间效果更佳。在秋季里,还有一些孩子揣着洋火,在放学的路上,不直接回家,那时的作业可做可不做,家长和老师没有太多的要求。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就去田间烧玉米、烧黄豆吃,回到家后嘴巴还是黑的。由于孩子小,出于好奇,还有的把柴草垛给点着了,酿成了火灾,造成了损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家长的惩戒。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火柴已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并且供应充足,但人们的需求却不是那么旺盛了,由于替代产品的增加和从安全等方面考虑,国家对火柴行业实施了限产或停产政策。火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洋火,曾给几代人带来了难忘的记忆,也记录了我们国家所走过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陈凤友,男,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为《吉林名人》编辑部记者。系吉林省及敦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年从部队复员后曾在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党建及宣传工作,后到吉林省《敦化报社》从事记者工作多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zx.com/dhstc/15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