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敦化坊,清朝时山绿水清溪流潺

发布时间:2022/10/22 8:47:48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太原市,提起敦化坊,名不见经传,给人的印象,街道破旧,没有规划,小商小贩聚集地。敦化坊位于太原市城乡交错地带,东临小枣沟,西至享堂,南接市区,北至卧虎山公园,是典型的城中村。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

敦化坊最初的名字叫东马房。明初时期,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后来朱棡病逝,其长子朱济熺继承王位,后被因争夺王位的三弟诬告谋反,朱济熺与生母谢太后一起被打入大牢。几年后,冤案澄清,朱济熺重新恢复王位。但谢太后已经死于狱中。朱济熺深感因自已牵连使母早逝,决定对谢太后厚葬。

于是上奏朝廷批复后,开始在北门外东山的向阳山坡上修建陵园,并在山下建了一座供享牌位的祭典灵堂,即享堂,又安排人员驻守,便形成了后来的享堂村。

敦化坊

每年逢年过节或清明时,居住在明太原城内的达官显贵和王府里的人,都要来为谢太后祭扫。因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匹,于是在享堂村东西两侧建了东马房和西马房。

多年后东马房、西马房也逐渐形成了村落。直到民国年间,当地还流传着一句俗语:东马房西马房,中间胳夹着个烂享堂。

这样一直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太原府出了一个进士,叫做张廷。当时太原东山还是一座森林覆盖,植被葱郁,山清水秀的风景佳地。张廷相中了东马房的地方,要修建别墅居住。

当时东马房已有五十多户人家,山绿水清,溪流潺潺,村中有座明初创建的寺院——隆国寺,香火鼎盛,寺外古槐遮荫,晨钟暮鼓在田园回荡,好一派田园风光,也吸引着贵人到来。

张廷是个文化人,建好别墅后,总感到这村名东马房太不雅,于是根据谐音将东马房改成了“东化坊”。又过了多年,有一次张进士和一帮文人在饮酒赋诗。

席间,有人提议东化坊太直白了,没有内涵。不如改成敦化坊吧!这敦化两字,正是取自四书五经《中庸》里的一句话: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享堂

意思是说,有宽厚仁爱高品德的人,可以感化世间万物。这一改,果然很有文化味。从此敦化坊这个村名,从清朝中期便一直流传到现在。

建国初,政府在敦化坊村外批给机床厂建宿舍,于是在宿舍边上开出了一条新路,叫机床路不气派,经酙酌后定为敦化北路。

然而敦化坊那个孪生兄弟西马房,却不如东马房走运,跌跌撞撞的走到新中国,政府一声令下,厂矿要占地扩建宿舍,被匆匆的结束了几百年的寿命,只留下了一个享堂西马路地名。

斗转星移,时光进入21世纪,昔日的城北已改天換地,安葬谢太后的宝山,在清末时已改名卧虎山,现已被太原动物园大部占用,谢太后墓地的准确位置已无法确定。

在动物园东南角围墙外的山顶上,还有一片空地属于敦化坊村,不过那块地可能阴气太重,干嘛都不行,种菜菜荒,修起大棚种磨菇,没几年也倒闭了,后又栽了一片果树,没有结下一棵果子,七、八年间,果树又死光了,在这寸土寸金的城区,后来既然荒草萋萋,无人再打那儿的主意了。

动物园

年敦化坊村启动了城中村改造,下了整村拆迁的动员令,村民都转成了非农户,村内有保留价值的遗迹,只有一座民国初修建的四合院,曾一度被敦化坊派出所占用,有幸保存了下来,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当年张廷进士的别墅,在村西口的路北,曾被卫生院占用,几百年的风雨,现已是残垣断壁。

明国四合院

正因为敦化坊这一名字极具文化情怀,到了当代也备受推崇。目前敦化坊已成为一个街道办名称,辖区13个不同名称的大小社区。甚至敦化坊周边的的七八条街道,也以“敦化”来命名。比如敦化南路,敦化北路,敦化路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敦化坊村人口主要有两大姓。张姓,大多是张廷进士的后裔。贾姓,据说是清初原籍在城南,常来城北经商的贾姓商人,后定居敦化坊,人丁兴旺。

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敦化坊村,就此寿终正寝地湮没在了都市的喧嚣声中,敦化坊的那段村史,便成了子孙后輩们聊天的谈资了。

太原公交车经过(停靠)敦化坊的公交车线路有:路、25路、路、路、路、路、路、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nhuazx.com/dhsxw/14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